原标题:为什么吃补药,却上火呢?没有辩证,盲目进补的危害你要知道
▲本文辅导专家:罗大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,健管家,原任北京电视台《摄生堂》节目主编
现在我们的日子都比较劳累,许多朋友感觉自己的身体是亏虚的,所以,有许多朋友就自己开端吃点补药,但是,问题马上就来了,吃了补药,有马上就咽喉胀痛的,有的牙痛了,有的脸上长包了,我们开端十分困惑:为何我一吃补药就上火呢?
1、你的身体底子就不虚
现在许多人,其实身体并不是虚的,比方偶然的劳累,歇息一下就能够了。有的人作业严重些,常常睡觉不可,觉得身体不舒服,其实,此刻身体缺少的是睡觉,此情此景,各位朋友,睡觉便是大补啊!
我还见过,身体原本不虚,其实只需放松压力,参与运动,就现已很好了,但是,这些朋友却深信自己身体虚,要去开膏方滋养,成果,膏方里边的各种参茸虫草补下去,补得七荤八素,整天头晕晕的。
2、你把方向补反了
许多朋友服用补药,不是医师介绍的,也不是自己学习中医常识,剖析得来的,而是“听人说”的。他人说最近什么好,那我也吃!这样,会把方向搞反的。
比方,阳虚的体质,命门之火缺乏,身体怕冷,传闻最近铁皮枫斗特别盛行,办公室的人都在吃,所以我也吃。这个铁皮枫斗便是石斛,是滋阴润燥的,是凉的药物,成果越吃越凉;还有的人,阴虚有虚热,但是,最近传闻,我们都在服用高丽参“调调气”,尤其是一些时尚的朋友,从韩国旅行回来就买了许多高丽参,所以开端吃,成果,一吃就上火了,为什么?由于人参是温热的药物,你又阴虚有热,这是火上浇油啦!
3、肝气不舒,气郁不可,却盲目进补
有许多女人朋友,一吃什么补血的方剂,就会上火,脸上就会起疙瘩,或许会牙痛、咽喉痛等。为何会如此呢?比及看到她们的舌象,就会发现,本来都是肝气不舒的气郁体质。
当肝气不舒的时分,气郁不能通行,经络是不晓畅的,此刻,假如不恰当地滋养,则会导致壅滞,这样就会上火的。
我举个比方,比方有一条河流,它的中段是被淤泥堵满了,水流不过去了,成果您却要在上游防水,那壅滞的河道,必定会洪水众多的啊!
所以,遇到这样的女人,比方即便应该养血补血,我也会让她们一起用我的舒理肝气的方剂泡脚,或许用这个方剂先泡脚几天,疏肝行气,这样,补进去的“养分”,才干被很好地吸收,就不至于为患增火了。
4、有痰湿在里边堵着
现在有湿气的人十分多,而吃的肥甘厚味,又会导致痰湿壅滞,这些都是堵塞经络通道的废物,是障碍物,这样的人,舌苔厚腻,气机也会壅滞,所以,此刻往里边进补,补阳气,还可能对身体的康复有些优点,但是那也是要添加化痰祛湿行气的药物的,而阳气足了,痰湿会去掉。假如此刻补阴补血了,则会呈现显着的上火的症状。
所以,有的女人朋友,自己反映说一吃阿胶这样的养血的滋养品,就会显着地上火,我一看她的舌头,舌苔厚腻,舌苔满布,这是痰湿重的体现,这样的体质,吃了阿胶这样的补品,当然会上火的啦,这个道理,和前面的气郁的状况是比较相似的。
5、有瘀血存在,气血也是壅滞的
这是一个我们不容易注重的问题,便是瘀血的存在。许多朋友从来不会看自己的舌下静脉怎么,是否又黑又粗,成果也简直不清楚自己的身体,是有瘀血存在的。
当身体有瘀血的时分,经络天然也是不晓畅的,此刻进补,不管补阴补阳,都会引起问题,中医管这种做法叫“呆补”,所以,在进补的一起,应该加以疏通,这样,疏通的效果会更好,由于有补药在助力,而这样滋养,才干够滋养进去。
但是,还有别的一个工作,是我需求提一下的,便是有的时分,思路都正常了,但是在进补的时分,仍是会上火,这样的一种状况,往往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的调适反响,有的人管这种状况叫“排病反响”。比方,身体有些邪气,潜藏在里边,一滋养,正气来复了,身体开端反抗,期望把外邪驱除出去,成果,就有反响了。比方好久不伤风的人,一补正气,开端伤风了,咽喉疼痛了,其实,这往往是好事儿,借这次时机,外邪被完全清除了,身体才干正常。
这种状况,假如自己判别不了,能够请中医剖析,在没有前面我讲过的那几条问题的状况下,思路也没问题,那么,假如依然上火,是能够坚持的,让身体完全康复。在上火那几天,能够略微停一下,然后,再坚持服用,这样有节奏地调度,是会让身体渐渐的变好的。
补不进去?你该不会是虚不受补了?
从六个方面阐明“虚不受补”的原因,有理有据,证明详实。对中医看病准则的把控和如今的摄生观念有重要的辅导效果,特此收拾推送,以飨读者。
虚则补之是中医医治法的准则之一。
但在临床上,往往有些人吃了补药,不光对健康无益,反而感到不舒服,乃至病况加剧,这般状况,就叫做虚不受补。
为何会有虚不受补呢?这儿边存在一些问题。
01
首要,要了解,所谓补药是滋养人体气血阴阳缺乏,有医治某些病(特指虚证)的效果,它并不能医治百病。
故补药也和其它药相同,有它必定的效能和习惯规模,也有时会有某些副效果和禁忌症,假如用之不妥,不光无益,反而有害。
古人说:实而误补,因必增邪。即便患者有些虚证,但以邪实为主,辨证不明,若骤用补药,会发生闭门留寇滋长病邪的副效果。
还有一种大实证,也有时体现出一些虚证的假象,这是实在假虚,正如古人所说的大实有贏状,误补益疾。像这样不应补而补之,就会呈现虚不受补了。
02
其次,要区分虚证的分类。
如一般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,阳虚四类。并且要根据虚证的患病部位:如心气虚、肺气虚、脾气虚;心血虚、肝血虚;心阴虚、肺阴虚、胃阴虚、肝阴虚、肾阴虚;心阳虚、脾阳虚、肾阳虚等根本类型。
故补药也要分为益气、养血、滋阴、助阳四大类。
假如不辨气血阴阳,不分五脏六腑,随意施补,不光不能补其正气,且会加剧阴阳失调,危害正常机能,损坏机体平衡,使病况加剧或恶化。
如阳虚者,是阳虚而阴偏盛,如误用滋阴药,就会滋长过盛之阴,重竭其阳,使阴虚加剧。
反之,阴虚者,是阴虚而阳偏盛.如误用助阳药,等于火上浇油,阳气更盛,耗伤阴精,使阴虚加剧。
故乱用补药,或补不得法,也是会形成虚不受补的结果。
03
第三,人体是一个一致有机体,五脏六腑,气血阴阳,是相互联系,相互影响的。
如气虚可导致阳虚,故阳虚多兼气虚。血虚可导致阴虚,阴虚者多兼血虚。但还有气血两亏,阴阳俱虚,乃至几脏同病等错综杂乱状况。
这儿需求辨明标本,不能倒置标本联系,乱投补药。
杂乱的虚证中,有先后主次,轻重缓急之分。医治时要根据不同状况,选用单纯针对主要矛盾,或主次统筹,或虚则补其母等办法。
如正虚邪实,正虚是主,宜先扶正,增强机体的抗病才干,正复则邪去。
邪实为主,则宜先祛邪,为正气康复创造条件,邪去则正安,此则以攻为补。
正虚邪实偏重时,则又宜攻补兼施,使邪去正复,故攻补不能偏使。
04
第四,看病当保胃气为主,脾胃为后天之本,机体养分之源。
即药物也要通过脾胃运化,才干输布全身,故用药要留意不能危害脾胃功用,古有“胃气一散,则百病难施”之诫。
牢记维护胃气的重要,益气须忌壅滞,养血须忌滋腻,滋阴须忌苦寒,助阳须忌灰心。
如虚证又兼脾胃有病,宜先调度脾胃,或调度脾胃为主,统筹他症,这样始能照料全面。
05
第五,要准确把握剂量。
药量太轻,杯水车薪,天然不能看病,杯水车薪。但以为补药剂量,越大越好,恣意加大补药剂量,不光糟蹋药品,且会形成不良结果。
补虚不能急于求成,应留意药力弛缓,用量从轻。
但在急重危证时,气血暴然虚脱之例,则应大剂峻补,药味宜少,药量宜重,使药力专注,以获速效。如独参汤、参附汤、当归补血汤便是这类模范。
06
第六,要认清病机,有守有变。
久虚之证,即便辨证论治正确,也难速效。须有识有守,不能胸无定见,急于谋成。
论治要跟着证候的开展而改变,不能简略地把有用或无效作为守方和变方的规范。必须坚持辨证论治准则,法随证转,有守有变,灵活机动。
总归,关于施补,俗话说:三分药七分养,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训练。患者在饮食起居方面,活跃合作医治,是能打败疾病,康复健康的重要手法。
责任编辑: